<strong id="s9isu"><span id="s9isu"></span></strong>

  • <cite id="s9isu"><noscript id="s9isu"></noscript></cite>
  • <rt id="s9isu"><nav id="s9isu"></nav></rt>

  • <cite id="s9isu"><span id="s9isu"></span></cite>
  • 資金難籌集審批緩慢 港企內地投資項目陷困境

    \

    創意圖:行政審批(來源:東方IC)

      大公財經5月13日北京報道(記者 潘曉亮)一個本該已經投產一年的項目,先后經歷了資金缺口、審批緩慢等問題,到現在工程只進行了一半,而且已經停滯4個多月,讓合作方均感到憂心忡忡,尤其是以王先生(化名)為代表的私有投資方,倍感無奈。

      一位投資界人士表示,這一項目折射出了投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是投資者可能遇到問題的一個縮影。

      資金出現缺口 第一重波折來襲

      2012年底,西安啟源機電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啟源裝備)與香港領先固體公司、美國氣體標準公司和北京明光豐潤投資中心四方合資,新建啟源(陜西)領先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美元(800萬美元的資金+200萬美元技術入股),擬建設年產30噸高純砷烷、30噸高純磷烷和10噸高純鍺烷的生產裝置。

      根據規劃,合資公司建成大約需要9000多萬人民幣資金,減去注冊資金1000萬美元(以6200萬人民幣計算),資金缺口大約為3000萬人民幣。

      項目建設資金不足是投資計劃的預先設定,可研報告中明確表述:完成合資項目建設需向銀行申請貸款3200萬元。

      合作方最初商定,通過啟源裝備公司信用擔保向銀行申請借貸的途徑填補工程建設資金缺口,后期因中國節能集團(啟源裝備是央企中國節能集團下屬三級公司)相關制度規定,國有資本未控股的情況下不能用國有資本信用擔保進行貸款,由此,信用擔保的融資方案無法實施,建設項目遇到了預期以外的資金困難。

      王先生代表的是美國氣體標準公司。王先生表示,私有資本通常具有資金使用計劃性強的顯著特征,都期望項目可以按計劃落實,如期獲得回報。

      王先生介紹說,公司2014年10月份就基本具備全面采購設備、進入工廠安裝階段的條件,苦于沒有建設資金的支持,相關工作長期處于停滯等待狀態,資金缺口已經影響工程建設進度半年時間。

      在初期合資談判過程中,因為對合資項目的良好預期,股東們不同意啟源裝備公司控股,最終形成的合資公司股本結構是:啟源裝備公司(400萬)40%;領先固體公司(100萬+技術出資200萬)30%;美國氣體標準公司(200萬)20%;北京明光豐潤投資中心(100萬)10%。

      啟源裝備董秘趙利軍在接受大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后來經過多輪協商,啟源裝備提出自己增資300萬美元,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趙利軍說,就目前來講,資金缺口問題,“已經不是主要問題”。

      那么現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呢?

      第二重困難:審批環節繁瑣、緩慢

      針對投資方反映的“工程停滯”的問題,趙利軍表示,“工程沒有停滯,這一說法不準確”。不過,他也承認,工程進展很緩慢,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門的審批速度慢。

      合資公司預計投產的高純砷烷、磷烷和鍺烷都屬于高純特種電子氣體,“同時也是易燃易爆產品”,因此相關部門的消防、安全評估等項目的審批一直非常謹慎、緩慢,趙利軍說。

      王先生也印證了這一說法。他表示,高純特種電子氣體產業是新興的高科技產業,高純砷烷和磷烷是完全替代進口的產品,部分政府部門和政府官員對其不熟悉、不了解,審批和許可操作沒有參考學習的案例、也缺少可供咨詢請教的經驗,加大了合資項目通過審批獲得許可的難度。最困難的是消防設計審批過程,經歷了半年以上的漫長時段,影響建設工期3個月以上的時間。

      “審批、評估等,一環扣一環,哪一環沒有進展,下一步就不能進行”,趙利軍表示,公司方面也很著急,畢竟合資公司是啟源裝備首推的項目,也希望盡快投產。

      時間消磨技術優勢

      技術優勢也是王先生等投資方憂慮的一個原因。

      據王先生介紹,高純磷烷、砷烷、鍺烷等電子特氣主要應用于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電子特種氣體產業一直是發達國家封鎖的戰略性行業,其生產、凈化、包裝、分析等操作多屬高度保密技術,限制輸入中國,國內大部分高端電子氣體的生產還處在研發攻關階段,產業技術層次與西方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而王先生的團隊擁有這方面的技術專家,可以解決技術難題。

      但是,技術優勢是相對的,時間可以逆轉這一優勢。在一個企業停滯不前的時候,別的企業可能就會引進或開發出該技術,這樣原有的技術優勢就不再是優勢。最終導致的就是,原本該獨有、暢銷的產品,逐漸失去市場價值。

      短評:投資效果要看項目落實情況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195.6億美元,同比增長1.7%,高于美國、歐盟、俄羅斯、巴西等主要經濟體,連續23年保持發展中國家首位。2014年實際投入外資金額排名第一的是香港。香港領先固體公司、美國氣體標準公司正是來自香港的公司。近些年,國家一直鼓勵外資投向西北部地區,該地區收到的外商投資也在逐年擴大。

      外商投資滿足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迫切需求,給地方經濟帶來了活力,那么,項目的落實,則是檢驗投資效果的試金石。

      投資者自然是追求投資回報的,合適的回報既是投資人應得的收益,也是鼓勵更多投資人繼續投入的理由。

      投資界的另外一位人士在了解此項目情況后表示,談成一個項目不易,希望合作各方設定好合作細節,將合作中可能出現的困難想的更充分,也希望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做好服務,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加快審批速度,讓項目盡早落成投產,實現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大公網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任編輯:

    熱聞

    • 圖片

    大公出品

    大公視覺

    大公熱度

    推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