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s9isu"><span id="s9isu"></span></strong>

  • <cite id="s9isu"><noscript id="s9isu"></noscript></cite>
  • <rt id="s9isu"><nav id="s9isu"></nav></rt>

  • <cite id="s9isu"><span id="s9isu"></span></cite>
  • 岳毅:內地資本開放 港作用不可替代

      大公財經11月5日報道 (記者 邵淑芬 林靜文 李靈修 鄭雷 蔡文豪 林少權)中國今年進入金融改革之年,利率、匯率改革、設立亞投行等,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明顯加速。市場憂慮隨著內地資本市場逐步開放,香港作為離岸最大人民幣中心的地位不保。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昨日出席2015央視財經論壇時表示,香港未來將扮演國際市場的“超級聯系人”、內地金融改革的“最佳試驗場”、風險管控的“堅實防火墻”等角色,成為“金融購物天堂”。香港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上發揮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岳毅表示,香港可以發揮平臺優勢,當好“超級聯系人”。他指,中國既要參與和分享全球資本市場一體化的發展成果,又要維護內地金融體系的相對穩定,就需要充分利用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功能。因為香港金融制度與市場框架是按照西方市場經濟模式設計和構建的,中國資本市場一旦連接香港市場,就直接或間接與世界各地的最終用戶連接進來,可實現金融工具及資金的跨境流通。

      運作中國概念最佳場所

      他舉例指,香港可以滬港通為基礎推動兩地資本市場聯通升級,如近日“倫港通”開始籌劃,在便利中國企業和投資者有效管理風險和進行全球化多元資產配置的同時,也為香港中介機構提供更多業務機會,并可促進香港發展成為商品交易中心。他相信,在滬港通平穩運行近一年之后,包括深港通、債券通、商品通等模式將會成功復制,持續藉助香港平臺推進兩地市場聯通。

      此外,雖然外界一直指香港的作用在弱化,但岳毅表示,今年七、八月份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和政府救市,令市場對香港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中的作用有了重新認識。因相對內地市場而言,國際資金參與度高、機構投資者占比高、監管穩健審慎的香港市場對于國際投資者的認可度更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仍會成為全球投資者運作“中國概念”的最佳場所。

      與成熟發達市場相比,中國金融體系仍處轉軌階段,岳毅認為,香港可以發揮改革開放“先頭兵”作用,為中國金融改革提供“最佳試驗場”。他提議,香港未來可考慮成為中國個人境外投資的首選地,而近期QDII2試點可能推出的消息受到各方關注。他指,作為有條件地放開2007年開始實施的內地個人購匯、結匯限制的措施,涉及人民幣境外流動的自由度和資本帳戶開放等問題。這與香港打造以金融產品為導向、以財富管理和金融服務為核心的“金融購物天堂”,建設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是一致的。

      港中樞位置優勢明顯

      對于近日“一帶一路”的熱門話題,岳毅稱,香港可以在其中承擔重要任務,由于沿線國家多為新興市場或發展中經濟體,香港地理上處于“一帶一路”中樞位置,對相關地區投資環境、法律制度、營商及理財模式較為熟悉,如果相關金融運作放在香港,既可透過貸款、發債、上市及其他資本運作服務安排為基建項目融資,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中國獨自面對地區敏感性風險和沖突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洪笑

    熱聞

    • 圖片

    大公出品

    大公視覺

    大公熱度

    推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