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靜
“沒什么亮點。”毛女士在看完暴風TV的相關硬件參數后如是說。她供職于國內一線傳統電視廠商,對于互聯網電視的新聞也密切關注,“CPU4核是比較低端的配置,一般傳統電視廠商最普通的配置都為6核。”
12月2日,暴風科技推出三款不同尺寸的互聯網電視暴風TV。在新品新聞發布會上,暴風科技創始人馮鑫稱:“雖然最近幾年各路人馬都殺入互聯網電視,但行業還處于蠻荒階段。”
馮鑫口中所指的各路人馬,除了以TCL、海信、創維等為代表的傳統廠商積極向互聯網靠攏之外,主要指樂視和小米基于互聯網視頻內容為基礎的新興電視品牌。
在發布會現場暴風TV CEO、前創維酷開高管劉耀平將暴風TV定義為互聯網電視3.0,在他眼中暴風TV比樂視、小米的互聯網電視要更高階、內容上更海納,硬件上的最大特色在于電視的CPU和GPU被聚合在一個可插拔式TVkit(電視主機)里,插在電視背部指定區域,一拔一插即可實現核心硬件的升級。
對于暴風的TVkit,一智能硬件領域專業人士稱:“拔插在電子領域并不是新鮮事物。”一電視專業人士解釋道:“相當于電視機自帶的電視盒子,可以自動升級。”
對于互聯網電視,內容無疑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就在今年年中,樂視與小米也曾因各自的內容生態理念不同而大打口水仗。樂視CEO賈躍亭稱小米的內容聯盟是松散的聯盟,小米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川也針鋒相對的拋出“樂視沒有生態”的言論。
在發布會現場,暴風高管也談內容生態。據了解,暴風TV號稱內容儲備為9600部以上正版電影版權、73000小時以上的電視劇、75000小時以上的綜藝節目等等,內容來源于奧飛動漫、愛奇藝、以及牌照方銀河互聯GITV。
對比自有內容的樂視超級電視來看,這樣的內容儲備仍然略顯單薄,樂視號稱擁有10萬集電視劇,超過5000部電影,一線衛視劇覆蓋率超過80%。
另一方面,暴風科技在今年的A股市場可謂賺足眼球,從3月24日到5月5日連續29個一字板,股價從7.14元/股的發行價,到5月5日148.27元/股的收盤價,累計漲幅接近20倍,A股此前從未出現這樣的案例,讓市場分析師一度將其視作“妖股”。
但如此表現引來的更多的是質疑聲。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寫道:“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梯隊中,無論是業績還是成長性,暴風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然而,它今天的市值已經超過了最大的視頻網站優酷。中國股民對它的‘熱愛’,無法用理論或模型來解釋。”
這種質疑并非沒有理由,在暴風科技股價瘋漲的一季度,它的業績卻非常糟糕,2015年一季度虧損320.85萬元,而上年同期盈利686.81萬元。對于第一季度的整體虧損,暴風科技的解釋是虛擬現實業務處于早期大規模投入階段,導致第一季度凈利潤下降。
正如大眾所熟知的,暴風科技是做播放器軟件商出身的,2008年它搖身變為在線視頻播放平臺,成為集本地播放、在線點播和高清點播等多種模式為一體的在線視頻播放平臺。
然而,與優酷土豆、愛奇藝和樂視網等網站相比,暴風的網站流量多來自客戶端導流,與前述視頻網站形成的一線陣營相比差距不小。據易觀國際最新數據顯示,優酷土豆、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狐視頻、樂視網控制了中國視頻市場七成以上份額。
此外,暴風科技還飽受盈利模式單一、版權訴訟等問題的困擾。業務突破成了它亟需解決的問題。
除了最新推出的互聯網電視,今年暴風科技還推出了一款基于虛擬現實概念的產品“暴風魔鏡”——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但據了解,該產品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銷售,截至今年3月底才賣出18萬臺。有評論指出,相比于占比總營收達到88%的老本行廣告收入,這一數字近乎可以忽略不計。
暴風科技接連推出新概念、新產品,一方面可看做暴風科技在為自身的股票價值尋找支撐,但另一方面也難逃為股價而炒作概念、講故事的嫌疑。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若是憑借目前這三款互聯網電視,暴風就想分食傳統電視廠商及樂視小米在互聯網電視方面的蛋糕,還為時尚早。
【大公網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