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s9isu"><span id="s9isu"></span></strong>

  • <cite id="s9isu"><noscript id="s9isu"></noscript></cite>
  • <rt id="s9isu"><nav id="s9isu"></nav></rt>

  • <cite id="s9isu"><span id="s9isu"></span></cite>
  • 第七十二期

      大公財經12月16日報道(記者 李耀威)社區O2O,曾被認為是億萬級的藍海市場,吸引行業巨頭、創業公司競相“砸錢”進入。但令人驚異的是,社區O2O這片藍海尚未火熱,卻已呈現出“死海”的面貌,不僅至今尚未有行業巨頭出現,而且曾有“巨頭相”的公司們或宣告失敗或默默無聞,中小創業團隊也紛紛倒閉。為何社區O2O祭出了“補貼”這個利器卻仍難火熱,燒錢卻燒出了一片哀鴻遍野?社區O2O的出路在哪里?或者其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尷尬的社區O2O:先驅變先烈 砸錢砸不出繁榮

      社區O2O市場的火爆已持續2年。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包含社區媒體、社區電商以及到家服務在內的整個社區O2O市場規模達2217億元人民幣,預計2015年將增長至2884億元人民幣。但在熱鬧的數據背后,中小規模的創業團隊不斷倒下,有資本加持的大型平臺也在勉力維持經營,火爆的局面不過是資本和創業者炒出來的假象。

      曾經融資超1億元的明星企業社區001,目前官網雖然看上去正常,但點擊商圈地圖后會跳轉到提示“該商戶已關閉”的頁面,之后便會自動跳轉至精品超市的頁面。記者發現精品超市的很多分類下并無產品,正出售產品的出售時間也是在9月份之前。記者隨后撥打其客戶服務電話,出現語音提示,“公司9月18日起暫停接受生活超市訂單,預計10月18日恢復正常,精品超市可正常下單。”

      而近期關于社區001拖欠員工工資、銷售的購物卡無法正常使用的消息也頻頻出現,其在北京北四環的辦公地點租下的3間辦公室已經騰退了2間,僅剩一間尚未到期的用來辦公。

      一位社區001重慶區的前員工透露,算上工人工資、車輛設備、小區推廣費,一家店每月要燒50-60萬,而重慶地區全部3家店的訂單還不到100單。這位員工指出,社區001很大的問題是人工成本高、效率低,雖然號稱與超市合作,但“合作4個月了還不能與超市的庫存量同步,自己派6個人去超市拍了一個禮拜的sku條碼。”而且提貨的過程也非常繁瑣,客戶打電話到社區001客服確認訂單后,訂單部客服把客戶的信息及訂單詳情通過微信或者QQ群發給超市的提貨人員,提貨人員把東西買好后再等配送人員過來接貨。“互聯網不就是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么?這下完全相反了。”

      2014年5月成立,用一年時間在全國開設3000多家門店的順豐嘿客已被順豐老總王衛悄然關閉,對外宣稱轉型升級為“順豐家”。號稱拿到1億美金投資,斥資1200萬在北京上海鋪天蓋地做廣告,“要為日常小區生活提供便利”的App軟件叮咚小區,從上線伊始,便在各個下載平臺收獲了不低于90%的差評,最終也難擺脫裁員收縮規模的命運,最終撤離北京市場。

      除此之外,主打社區零售的拉卡拉“身邊小店”、主打半成品凈菜服務的砧板先生、主打上門做法的燒飯飯等社區O2O平臺也均宣告關閉。

      中商智庫創始人沈云昌認為,這些社區O2O項目的倒閉主要是定位與體驗出了問題。他分析道,順豐嘿客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有問題,適合不上網的大叔大媽、老爺爺老奶奶,不適合熟悉網購的人。而社區001與叮咚社區則是在渠道和用戶體驗方面出了問題。

      一位探索社區O2O的創業公司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有些是盲目燒錢、貪大求全,有些并沒找到真正需求,有些受到物業的阻力,都在還沒找到盈利模型的情況下就撐不住了。”

      

      前途未卜 社區O2O“最后一公里”如何破題

      社區O2O從被看好的億萬級藍海到現在的哀鴻遍野,砸錢卻砸不來用戶和市場,至今尚沒有一家企業探索到一種可盈利的模式,已經有專家和媒體在質疑:社區O2O是個偽命題。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院岱莫青否認社區O2O是偽命題的說法。她認為社區是一個很復雜的生態圈,涉及到的領域也很寬泛,例如餐飲、教育、醫療等等,現在雖然尚未實現打通多方利益、整合需求資源,還沒有讓社區用戶真正感受到便利,“但是這種便民的需求是存在的。”

      沈云昌則看好社區O2O的發展前景。他指出,“社區001、叮咚社區、順豐嘿客出現問題并不能說明社區O2O不行”,社區O2O的本質是智慧生活,不僅僅是社交、物業和交易,而是一整個生態圈或生態體系。社區醫療、社區教育、社區金融、社區購物等一切社區的家庭需求類型都能成為社區O2O的發展領域。

      但為何社區O2O“不差錢”卻難繁榮?易觀智庫發布的《2015中國社區O2O市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或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秷蟾妗分赋?,3個問題影響了社區O2O的擴張速度:首先,社區O2O服務類別繁多,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行業缺乏規范;其次,垂直類平臺較多,但客戶對服務的需求頻次并不高,單薄的服務形式無法形成資源聚合優勢;第三,社區O2O廠商們的補貼模式嚴重浪費了社會資源。

      雖然社區O2O的先行者已紛紛倒下,資本寒冬的陰影也正籠罩著整個市場,但仍有大量后進者試圖在社區O2O市場分得一杯羹。

      支付寶與國內“一站式社區服務平臺”千丁達成戰略合作,試水社區O2O;恒大與騰訊聯手進軍社區O2O;京東推出京東到家;1號店推出“小區雷購”;阿里則推出“零售通”,為下游商店管理品類、管控庫存。而萬科、保利、綠城等大型房企,也正對社區O2O領域躍躍欲試。

      “社區領域的爭奪將會更加激烈,主流企業將全力搶占市場制高點。”關于社區O2O市場的發展趨勢,易觀智庫在《報告》中分析,目前社區O2O市場格局還未完全明晰,而社區市場的巨大空間和較低的準入門檻吸引了眾多企業不斷涌入,而后進者更具有創新性和顛覆性。社區O2O平臺在同一細分領域缺少差異化的狀況或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

      易觀智庫預測,隨著社區領域的爭奪日趨激烈,物業公司的地位將會更加重要,與物業公司深入合作,將成為保證社區O2O廠商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部分。

      尚未探索到合理的盈利模式一直是社區O2O備受詬病的最大問題。沈云昌對企業未來如何盈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社區O2O合理的贏利模式應是全供應鏈的贏利模式,而非最后一公里實現贏利。他以賣海鮮對記者舉例,可能最后的配送不賺錢乃至虧損,但是在前端和中端賺錢,“因此高效整合供應鏈、管理供應鏈,從全供應鏈來贏利可能是社區O2O贏利的合理模式。”

    推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