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首屆文化消費研討交流會現場
大公網訊(記者曹曉晨)作為第五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重點活動之一,11月14日上午,由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辦的“2017首屆文化消費研討交流會”在北京鳥巢文化中心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廣東、四川、甘肅等22個城市的代表參加研討會。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梅松致辭
黨的十九大報告多次提及文化、消費等內容,明確指出,“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本次研討會,旨在通過搭建專業化、權威化的對話交流平臺,探討文化消費與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新業態、新模式,分享各地文化消費促進工作先進經驗,鞏固全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成果,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建立文化消費理論高地,推動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工作邁上新臺階。
文化消費理念碰撞的思維盛宴
2017首屆文化消費研討交流會以“新需求·新動力·新機遇”為主題,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戰略部署,通過策劃一個展覽、發起一個倡議、舉辦一組論壇、開展一項考察,打造文化消費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的交流分享平臺。其中,2017文化消費創新發展論壇采用采取“1+2”的模式,即舉辦一場主題論壇和兩場平行專題論壇。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的主旨演講
在主題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小明等分別就傳統文化產業開發、宏觀經濟視域下的文化消費發展趨勢以及文化消費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發表主旨演講。與此同時,來自天津、上海、成都、南京、銀川、麗江等地的10多位與會城市代表就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與文化消費、文化消費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議題展開了精彩的“城市對話”。權威性與高端性突出的這一主題論壇,從大經濟、大形勢、大區域的角度研討和分享了文化消費的理論和實踐,精彩的發言和獨到的觀點贏得現場300多位與會者的陣陣掌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做主旨為《宏觀經濟視域下的文化消費發展趨勢》的演講
兩場專題論壇從“供給”和“融合”兩個關鍵詞平行展開,分別為“供給: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和“融合:文化消費與全域旅游”。
擴大引導文化消費的城際聯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需要文化,文化創造美好,文化供給水平的提升和文化消費潛力的釋放,對于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文化市場的地域邊界已被悄然突破,跨地區的分工協作已成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新常態。各地在文化供給和消費市場方面具有錯位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基礎,進一步推動區域間共享文化資源、共建文化市場,能夠更好激發文化消費的“乘數”倍增效應。為此,在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的五年小結之年,組委會辦公室特別策劃推出研討會這一全新活動品牌,希望立足全國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與眾多兄弟城市一道,搭建起全國性的文化消費研究交流、協同促進平臺,為異地之間的文化消費信息交換、經驗分享、資源推薦、活動參與等創造條件,提供服務,從而推動全國各地文化產業更加繁榮發展,以更高品質、更加豐富、更多創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
北京市文資辦副主任李小明做主旨為《大力引導促進文化消費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演講
研討會上,18個城市攜手合作,發布了協同擴大引導文化消費的倡議書,共同呼吁進一步加強文化資源的有效流通、文化市場的開放共榮、文化消費的協同共進,并提出探索建立“四個機制”:一是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包括通過信息簡報、專項研討、考察調研等方式,及時交流分享各地促進文化消費的政策舉措、經驗成果,探索建立文化消費專項統計監測體系,開展對文化消費的精準監測,共同研判把握市場趨勢等內容。二是探索建立資源共通機制,包括共同建設文化消費公共資源庫、建設企業信用評級體系、探索建立跨地區聯動互惠機制等具體內容。三是探索建立活動互訪機制,定期邀請其他地區政府、企業參與本地舉辦的惠民文化消費季以及電影節、圖書節、音樂節、戲劇節等活動;并支持本地企業參與其他地區開展的各類文化消費促進活動。四是探索建立政策互惠機制,包括將本地優秀文化資源、項目優先向合作城市推薦,補貼扶持其他地區企業在本地開展文化消費活動等內容。
與會城市發起協同擴大引導文化消費的倡議
與會城市代表紛紛表示,“四個機制”的提出讓跨區域合作的道路愈加清晰,是指導各地加強文化消費合作的行動指南。有代表指出,倡議書所明確的探索建立政策互惠機制對于后發城市極具吸引力,進一步堅定了與北京等大城市攜手擴大文化消費的信心。
推動文化消費升級的使命擔當
作為全國最早系統開展文化消費引導擴大工作的城市之一,近年來,北京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促進文化消費緊密結合,積極推動消費環境持續優化,使得城市文化消費氛圍、居民文化消費理念得到有效培育和提升,文化市場活力得到極大釋放,目前已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體系,打造了“五個一”的活動品牌。
北京于2013年首創實施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發放了北京文惠卡。2016年,北京試點發放了1000萬元的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2017年的發放額度增加到5000萬元,通過采取實名制管理和精準化使用,實現了由補貼企業向補貼消費者、由分散補貼部分領域向普惠覆蓋文化消費全領域、由消費者被動接受單一活動補貼到主動選擇消費內容、由傳統定時定點定向固定消費到隨時隨地隨意動態消費的“四個轉變”。去年又首次設立了北京文化消費品牌榜,通過樹立一批有價值、有影響、有口碑、可推廣的“北京文化消費品牌”,引導企業加強文化消費品牌建設,為廣大市民提供文化消費精品。此外,在2016年首次推出“十大文化消費園區”的基礎上,北京今年又創新推出商場、社區、文創園區、文化小鎮等四大類兼具藝術外觀、文化內涵、創意生態的特色文化消費空間,著力塑造文化消費新地標,打造文化消費的“一站式綜合體”??梢哉f,經過五年的不斷探索,北京市在促進文化消費方面“一季、一卡、一券、一榜、一空間”的“五個一”聯動體系已初步形成。而作為國家首都、首善之區,北京還將進一步在構筑促進文化消費的科學體系和長效機制方面做出表率。
與會城市代表展開精彩的“城市對話”
文化消費布局是衡量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在推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中,將會發揮更加積極重要的作用。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承擔著重要職責和特殊使命,對全國文化建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促進提升文化消費,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增強獲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內生動力。近年來,北京在文化消費方面的實踐受到廣泛關注,不少兄弟省市單位前來交流互訪,消費季、文惠卡已經在全國多個省、市得以推廣開展。
本次研討會就是要通過分享各地文化消費促進工作先進經驗,搭建專業化、權威化的對話交流平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的要求,體現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責任和擔當,推動和引導城鄉居民文化消費邁上新臺階。
研討和調研結合的務實性會議
本次研討會內容豐富,除相關論壇之外,2017文化消費成果展、北京文化消費考察調研等活動更注重從案例和實踐層面進行互動和交流。其中,2017文化消費成果展以北京市近年來文化消費促進機制舉措、典型案例為主,同時包括其他參會城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的工作成果予以展示。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搭建起圍繞主會場、嘉賓簽到區和候場區的綜合展示平臺,全方位、多角度把多地區的文化消費案例和舉措拆解分析給與會嘉賓。
與會城市的代表參觀“2017文化消費成果展”
此外,將交流及相互學習的平臺搭建在具體的案例之上,也是本次文化消費研討交流會致力于研討高效化的舉措之一。11月15日,將邀請與會城市代表和部分嘉賓前往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展示中心、北京坊和繁星戲劇村等地進行考察,通過對北京文化消費的代表性企業、場所的實地調研,深化研討交流成果。
2017首屆文化消費研討交流會為期兩天,由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辦,首都文化產業協會、鳥巢文化中心協辦,在學術上得到了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清華大學文創產業規劃設計中心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