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月20日訊 內地官方19日公布,2015年內地GDP約為67.6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9%,這是內地GDP增速25年來首度回落到7%以下,但6.9%的數據與官方年初確定“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目標一致。國家統計局認為,在世界經濟持續復蘇乏力、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國際貿易下降、金融風險增加,特別是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三期疊加背景下,6.9%的GDP增速來之不易,且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在25%以上。
據中新社報道: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19日在北京的記者會上透露,初步測算,2015年內地GDP為6767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較2014年7.4%的GDP初步核算值回落0.5個百分點。分季度看,GDP一至四季度分別同比增7.0%、7.0%、6.9%、6.8%。其中,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首度超過50%。
另外,去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為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占比首超50%
談及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王保安坦言,今年中國將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過程中,“有些行業可能還會延續下行狀態”。但另一方面,新興產業、新型業態、新商業模式正在蓬勃發展,如網絡零售、高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等。王保安指,2016年中國經濟仍將平穩增長,“我們對此是有信心的”。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去年三大產業增速均現下滑,第二產業增速落幅最大,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與房地產行業對GDP貢獻率明顯增加;此外,固定資產投資雖持續回落,但消費增長卻仍平穩,其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也穩定提高。他說,中國“小周期經濟”仍在探底,服務業和消費的拉動,繼續對經濟增長構成支撐。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坦言,去年全年GDP增速雖錄歷史階段性新低,但基本達到7%左右的增速目標,投資增速下滑是經濟增速放緩的主因,但從產業結構看,第三產業占比繼續上揚,顯示經濟結構已現改善。
中誠信國際研究咨詢部助理分析師譚暢說,去年消費水平雖維持平穩,但投資需求仍續萎縮,而出口增速下降7.0%出現較大的降幅,也拖累了經濟增速的整體放緩。在制造企業利潤下行、工業領域通縮等問題尚未解決前提下,短期投資、出口狀況恐難獲實質性改觀。
年內經濟下行空間有限
展望年內經濟形勢,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相信,今年服務業在制造業進一步走弱背景下將維持韌性,但要警惕制造業走軟所可能帶來的違約,及后續所觸發的金融風險,預計結構性下滑還會延續,今年GDP增速或放緩至6.6%。
中泰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羅文波直言,盡管去年GDP增速有所下滑,但在穩增長政策作用下,經濟增長的中樞總體穩定;鑒于去年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較快,且年內財政和貨幣政策將續積極,預計今年經濟增長壓力將弱于去年。
盡管現時內地經濟仍緩慢下行,但總體上仍屬“筑底期”,宏觀經濟要完全化解產能過剩、需求不足、杠桿偏高等問題仍需2至3年時間。李慧勇相信,“供給側改革”將成為今年中國經濟的最大變量,預計年內中國GDP增速將維持6.8%左右水平,且下行空間有限。
【配稿】居民收入續“跑贏”GDP
圖:山西民眾在“三晉大年會”上購買年貨/中新社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兩年“跑贏”GDP增速。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這一速度高于同期中國GDP6.9%的增速。
自2014年一季度公布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結果以來,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連續兩年“跑贏”GDP。
堅尼系數七連降
按常住地分,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8.2%,扣除價格因素增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8.9%,扣除價格因素增7.5%。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縮小0.02。2015年全國居民收入堅尼系數為0.462,比上年縮小0.007,為2009年來連續第7年下降,但仍然超過國際公認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
居民收入為何連續跑贏GDP?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中國近兩年居民收入增長連續快于經濟增速,是分配制度逐步調整的結果,決策者越來越強調民生,讓民眾能更多享受到經濟增長的好處,所以雖然中國GDP增長放緩,但居民收入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近年來官方出臺完善了一系列保障性制度,包括社保、醫保、養老保險等,并提供各種補貼,這些都給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一個底線保障,不至于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另外,針對勞動者收入的保障,出臺了更加細致的法律規定。各方面共同作用下,居民收入增長快于GDP增速。
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長李實表示,鑒于目前低收入者主要集中在農村,可考慮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性收入,同時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以提高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對于城鎮低收入人群,應加大力度落實創業創新扶持政策,改革僵化的勞動力市場結構,使其有更多機會增加收入。
【配稿】統計局:數據真實可信
據中新社報道:2015年中國GDP同比增速為6.9%,基本符合官方“7%左右”的增長目標。對數據可能“摻水”的質疑,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19日在北京回應稱,中國公布的GDP數據真實可信。
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說,過去一年間外界對中國GDP增速的真實性有質疑,“甚至有人認為中國GDP真實增長可能在5%以下”。
對此,王保安回應稱,中國公布的GDP數據“真實可信”。
王保安說,中國GDP核算“有扎實的、準確的基礎數據”,也有制度、體制和機制保障,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機制是100萬“四上企業”進入官方的聯網直報系統直接報送數據,“中間不存在有人干預或者修改數據的可能”。
王保安表示,中國有2萬多人的直屬調查隊對經濟數據進行調查統計和核實,以提高數據生產質量。此外還與大數據企業合作。每五年還要進行經濟普查,對經濟社會發展數據進行“地毯式”的調查和統計。他指出,中國采用的是國際上通行的統計核算方法,并全面借鑒了國際上GDP核算的先進經驗。此外,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對中國的統計數據,尤其是對GDP核算是認可的,采用的也都是我們的數據”。
【配稿】顯示實質性平衡 “新經濟”正成長
圖:北京傳媒頭版報道去年GDP增長6.9%/法新社
中新社報道,美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 摩根大通亞洲經濟研究主管Jahangir Aziz指,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外界有關中國經濟會出現“自由下滑”的擔憂甚囂塵上,而今天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表明,這一類假設并未發生。
彭博社 安保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和戰略投資專家Shane Oliver的分析稱,中國經濟仍保持了平緩增長,未出現猛烈下滑,說明中國政府實施的推進經濟轉型的政策正在起效。這些政策早已開始醞釀,去年下半年開始加速推進,未來將看到更多。
路透社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主管Louis Kuijs表示,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出“實質性的平衡”。雖然房地產、出口和重工業增長乏力,但消費領域保持?強勁增長,收入水平也保持增長,支持?輕工業和服務業的增長。
華爾街日報 中國經濟體量龐大,即使增速減慢,依然能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中國的消費力量依然穩固,特別是電子商務平臺上的服務和商品消費。去年,服務業就業的增加抵銷了制造業就業的減少。
大公報1月20日A5版截圖
掃一掃 縱覽財經大勢 聚焦港資熱點 大公財經給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