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s9isu"><span id="s9isu"></span></strong>

  • <cite id="s9isu"><noscript id="s9isu"></noscript></cite>
  • <rt id="s9isu"><nav id="s9isu"></nav></rt>

  • <cite id="s9isu"><span id="s9isu"></span></cite>
  • ?央行智囊:宜選“穩貨幣+強監管”穩金融

      大公網8月17日訊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溫信祥解讀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稱,當前內地金融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不僅來自金融領域,還來自非金融領域。關于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組合選擇,內地宜選擇“穩貨幣+強監管”,在控制金融風險的同時,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大支持。此外,壓實監管責任,避免把微觀金融監管職責推卸給貨幣政策。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官網微信(紫光閣平臺)昨日發表溫信祥解讀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內容的文章。文中指出,房地產風險、地方債務和國企債務高這三個金融風險,可以視為金融“客戶”帶來的風險。影子銀行資金運用大量投向地方債務、房地產等領域,這些是“外生”的風險。

      金融監管是一個專業性和技術性的領域。中國是新興加轉軌經濟體,情況更為復雜;在金融機構綜合化、金融交易電子化、金融產品復雜化的背景下,必須適當分離監管與發展職能、適當分離監管規則制定和監督檢查職能,平衡好金融創新和加強監管的關系。在內地宜選擇“穩貨幣+強監管”的組合,文中指強監管不但有利于內地去槓桿,還有利于緩解跨境資本流動壓力。繼續執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把住貨幣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

      此外,本次會議提出要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就是指宏觀風險,避免把任何微觀金融風險和市場波動夸大為宏觀金融風險。金融監管并非只是應對“剛性兌付”類的消除微觀風險,而是要求“買者自負”。要避免因個別機構和產品缺乏流動性倒逼央行流動性供給。


    掃一掃,關注大公網《晨讀香江》公眾號

    責任編輯:齊賓遙 qiby

    熱聞

    • 圖片

    大公出品

    大公視覺

    大公熱度

    推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