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s9isu"><span id="s9isu"></span></strong>

  • <cite id="s9isu"><noscript id="s9isu"></noscript></cite>
  • <rt id="s9isu"><nav id="s9isu"></nav></rt>

  • <cite id="s9isu"><span id="s9isu"></span></cite>
  • 業內:CDR料最快7月落地

      大公網訊(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證監會前日深夜連發《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為核心的九份配套文件,符合條件的創新試點企業自6月7日起可向證監會遞送申報材料,表明獨角獸CDR回歸A股再進一步。市場人士預計,隨著交易所等準備就緒,CDR發行最早將于7月落地,小米、百度可能嘗到頭啖湯。市場消息稱,小米最快將在7日晚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發行CDR的申請,并計劃與與港股IPO統一定價,同日發行。 

      自3月政府宣布CDR計劃框架后,5月制定規則草案,到9份文件發布,為創新企業回歸A股掃清了法律法規以及制度障礙,CDR計劃快速推進落地。一系列新文件指出提出,“獨角獸”不再適用有關盈利及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發行條件,虧損的“獨角獸”將可以在A股IPO,但是要求估值200億元以上、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30億元,且滿足研發人員、發明專利、市場占有率、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等多維指標。同時比照A股交易方式,規定CDR可以采取做市商方式,為滬倫通預留空間,并明確CDR與存量基礎證券原則上暫不安排相互轉換、CDR暫時不得進行存托憑證質押等。 

      此外,滬深交易所及中國結算已向各家證券公司發布了啟動CDR仿真測試的通知,通知明確CDR的基本設計思路主要參照A股。這意味著,合格投資者買賣CDR的過程與交易普通A股股票并無顯著不同。市場預計先后將進行兩輪測試,待交易所、券商、托管銀行等各方系統都準備就緒后,才可能推動創新型企業發行存托憑證登陸A股。目前各家券商都在進行系統升級和改造,業界預計,CDR最早或于7月落地。 

      有觀點認為,CDR的快速落地,一個重要原因是內地與香港爭奪創新企業上市所在地。平安證券經濟學家張磊指出,CDR快速推進,從宏觀背景看,隨著國家創新戰略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資本市場響應國際決策,積極敞開擁抱新經濟的舉措。但從初期條件看,符合條件的企業就幾家,主要是BAT巨頭,這些企業大多已經在美國上市,他們發行CDR主要出于國內業內發展、響應國家政策等考慮。而香港市場有意吸引的創新企業大多并不符合CDR條件,這些企業赴港上市并不會受到影響。 

      按照監管層設定的試點門檻,目前阿里、騰訊、百度、京東和網易5家已在海外上市的創新企業符合發行CDR的標準,其中騰訊明確表示暫不考慮發行CDR。市場預計,符合試點條件的5家獨角獸,小米和百度最可能先發,其次是阿里巴巴、京東和網易。中信建投報告指出,結合5月中旬港交所副主席來京討論CDR事宜的信息,小米在5家符合試點條件中最先發CDR的可能性最大。而百度融資體量適中,營業利潤穩定增長,自身也有非常強烈的發行意愿,其作為試點中先發的概率也比較大。預計5家獨角獸發行CDR規模為1360億元人民幣-2200億元人民幣。 

      券商報告還指出,有42家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符合試點中的估值標準,涵蓋智能硬件制造、新能源汽車、互聯網商務、云服務等行業,市值接近6000億美元,除了小米外,螞蟻金服、滴滴出行、新美大等創新龍頭也表達了發行CDR的愿望,但更多企業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待監管層考察政策效果后才可能放行。此外,試點初期企業范圍局限在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這個市場認可度高的創新企業,中移動等傳統的紅籌和外匯大企業也不在初期試點范圍內。 

      在對市場影響方面,平安證券認為,在散戶占主體的中國資本市場中,推出創新企業境內發行上市機制,極易受到投資者過熱追捧,滋生市場投機炒作。若相關機制設計不當、監管力度不足,則可能給予發行人拉抬股價溢價發行的空間,破壞市場秩序,損害投資者利益。因此,試點期間穩步有序推進是關鍵,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均會受到嚴格把控。 

      ”由于具備稀缺性以及企業估值相對較低,我們認為大概率會上漲。”張磊認為,試點企業質地較好,估值相對海外較低,且具有稀缺性,上市初期大概率上漲。 

      表格:申請CDR的條件 

      ——行業門檻: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營收門檻: 

      1、已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市值應不低于2000億元人民幣; 

      2、尚未上市企業須符合下列標準之一: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0億元且估值不低于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30%以上,最近一年經審計的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10億元人民幣,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占主營業務收入合計的比例10%以上等。(記者海巖 整理) 

    責任編輯:齊賓遙 qiby

    熱聞

    • 圖片

    大公出品

    大公視覺

    大公熱度

    推三公